“和慧课堂” 课题历史课例研究活动报道
发布时间:2025/6/15 22:33:26 作者:邓伟英 浏览量:次
本次课例研究是 “和慧课堂” 在历史学科的创新实践,既展示了 “以史料为基、以互动促学” 的教学特色,也为课题组提供了跨学科融合的新思路。
戴小杰老师以新课标 “唯物史观”“史料实证” 等核心素养要求为导向,将 “和慧课堂” 的 “和谐互动” 与 “智慧生成” 理念贯穿教学全程:
戴老师以情境导入启思:以一段北伐战争历史影像为切入点,抛出 “国共为何选择合作?”“北伐战争如何改变中国命运?” 等问题,创设沉浸式历史情境。学生通过分组查阅《孙中山选集》《北伐宣言》等史料,结合时间轴梳理事件脉络,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实时推送拓展资料,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历史认知。又以任务驱动互动:设计 “历史探秘者” 角色扮演任务,学生分别扮演 “国共代表”“北伐士兵”“普通民众”,从不同视角分析合作背景与战争影响。课堂中,各组通过辩论、模拟谈判等形式展开互动,戴老师适时抛出 “若没有苏联援助,北伐能否成功?” 等思辨性问题,推动学生深入探究历史因果关系。师生、生生间思维碰撞频繁,课堂发言率超 90%。
戴小杰老师分享设计思路:“本课通过史料研习与角色扮演落实‘和慧’理念,但在辩论环节部分学生对历史细节把握不足,后续需加强史料解读方法指导。”
成员间共同研讨,孔晶晶老师评价戴老师“多视角分析历史事件” 的创新性,建议 “增加跨学科元素,如结合地理学科分析北伐路线与战略意义”;王文艳老师提出 “可引入历史漫画、老照片等多元史料,增强课堂趣味性”。包老师说“历史课的史料研习模式给我启发!在英语阅读教学中,可引入新闻报道、名人书信等真实文本,设计‘观点辩论’‘角色扮演’任务,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,这正是‘和慧课堂’理念的跨学科迁移。”同时,“通过角色扮演理解历史事件的方式,与德育课程的情境模拟高度契合。未来在‘国家认同’主题教学中,可借鉴此模式,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,在体验中深化家国情怀教育。”
本次课例研究是 “和慧课堂” 在历史学科的创新实践,既展示了 “以史料为基、以互动促学” 的教学特色,也为课题组提供了跨学科融合的新思路。
新课标背景下构建‘和慧’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组
2024 年 11 月 22 日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