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进入常州市金坛区第五中学!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首页>>教学科研>>课题研究>>历史复习课大数据应用>>他山之石>> 文章
历史复习--新题型(小论文)

发布时间:2025/2/12 17:02:58 作者:邓伟英 浏览量:476次

复习学案:历史小论文提分策略

方法指导、观点归纳、事例归纳

一、方法指导

历史小论文,集论述、论证和评析于一体,作为一种训练题型,能较全面地考查《考试说明》中规定的各项能力,具有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作用。

(一)、基本特点

历史小论文,篇幅不大,强调史论结合,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:

1.议论的方式,有立论与驳论之别

(1)立论题,就是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,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。

(2)驳论题,就是对错误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,否定对方的错误之处,以辩正是非,形成正确的认识。

2.命题的形式,一般有三类

(1)直接提出评论的对象与内容。评论的对象有人物、事件、制度、著作及现象。评论的内容不外乎原因、性质、制度

(2)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析

(3)提出一种或几种观点,进行立论或驳论

3.评分的要求,大致有四条规则

(1)字数限制,一般在200字以内。

(2)分层次划等第给分。评定标准为:基本观点正确、全面,基本史实准确,能说明其提出的观点。

(3)史论结合,论证逻辑严谨。

(4)文字表达简洁流畅,条理清楚。

(二)、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?

1.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

(1)论点(观点):观点应明确、清楚

(2)论据(证明观点的证据):证据要准确求真。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。

(3)论证(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):

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、严密,经得住推敲,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。

论证过程应有“历史味”,用学科语言,做到言必有据,论从史出、史论结合,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,或简单的罗列史实。

2.表述成文:不能像问答题一样,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

3.语言精炼: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,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,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,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,以保证语言精炼,切中要害。

(三)、训练技巧

1.理解要求,解答入规合范历史小论文存在命题形式和议论方式的区别。因此,应注意正确审题与规范答题。首先,要判定题目主题与解答范围:其次,要提炼观点,归纳史实,考虑史论如何结合;最后,判定立论还是驳论,选择答题格式,展开评论。

立论题,一般要求依据或者确定正确的观点、结论,运用正确的理论,选取有关的史实,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,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。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,对比论证,层递论证,因果论证等,根据需要采用一种或几种。

驳论题,先要认真思考对方的观点及支持观点的理由和根据,弄清其错误的实质。然后展开批驳,一要批驳对方的论点,以揭示其错误的性质;二要批驳对方的论据,以证明其虚假或证据的不足;三要批驳对方的论证,以揭露对方议论中所运用的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逻辑错误。

2.观点统帅材料观点是历史小论文的灵魂,而史论结合才构成它的身躯。

3.着眼重点,训练多向思维历史小论文主要考查学生理论应用和分析论证的能力,虽高于教材,但仍源于教材,它一般都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设计命题。因此,在掌握教材重点知识的基础上,注意指导学生多向变换角度分析教材,升华认识,十分有助于学生解答好历史小论文题目。

  4.重视渗透、迁移,全面提高学科能力尽管历史小论文这种形式,对广大师生来说是新问题,而且比分大,难度高。但我们只要充分发挥技能迁移的作用,重视学科知识与答题技巧的相互渗透,完全可以找到迅速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的捷径。

(审题思路方面,我们能迁移的知识与技能有:①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和现代文正确释读与概括的能力,议论文立论与驳论的技巧,以及文字表达条理清晰、逻辑严密的基本功。②历史本学科中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规律。

(四)、解题技巧

1.亮观点  是什么(观点要明确)

观点:陈述句(观点=认识、见解、看法、感悟等)

2.重论证  为什么

论证:①要求:史论结合,着重强调叙述史实要完整。中考中:史2分,论2分。

完整并不是要全部叙述,而是叙述题干所要求的角度内的知识,一件历史事件有很多的作用、意义,一般只选定一种角度。       

②论述一般格式:史实+论述(史实的意义、评价、作用、地位等)

3.作总结  怎么样

呼应观点,小结提升。用“综上所述···,因为···所以···,因此···”等。

4.其他:

要求不超出答题区域,卷面要求是120-150字,但是实际改卷过程中最佳字数在110—160之间,只要不超出答题卡规定范围皆可。

行文要字体工整,潦草者,必失分!语句连贯,避免抒情。

隐藏得分要求:观点明确突出。观点是灵魂,史实是躯干,论述是血肉,史实和论述一定要紧扣观点!

(五)答题思路

1.阅读审题

2.确立主题

3.谋篇布局(也就是拟定提纲或打腹稿):构想框架、草拟小标题

4.撰写成文

 

二、观点归纳

 

(一)、革命与改革篇

类别

考点

论点

范例

改革类

商鞅变法

1.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。

2.改革是国家富强(社会发展)的重要途径。

3.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。

4.改革旧制才能顺应时代潮流。

5.只有变革旧制才能长治久安。

6.墨守成规只会停滞不前。

7.革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。

8.适宜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
9.符合国情的政策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。

10.革命道路是曲折的。

易错点:改革是平和的方式,自上而下,调整或变革生产关系;革命是暴力的方式,自下而上,推翻原有的社会制度。美国南北战争不是自下而上,中国封建社的农民起义主要是改朝换代的工具,工业革命属于科技创新,不是革命。

观点示例:顺应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(改革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)

1.商鞅变法:通过一系列政治、经济、军事上的改革措施,使秦国强大起来,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。

2.北魏孝文帝改革:为应对危机,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。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,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。

3.三大改造: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,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。

4.改革开放: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,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、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。

5.明治维新:日本通过明治维新,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,实现了富国强兵,开始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。

6.俄国农奴制改革:改革废除了农奴制,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气象,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。

结论:综上所述,面对社会危机,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,采取针对性的措施。除旧布新,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。

观点示例: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

1.辛亥革命: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,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,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。

2.英、法、美资产阶级革命

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:推翻了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,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,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:

②法国大革命: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,打击了欧洲的传统封建势力,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,具有世界性影响。

③美国独立战争:实现了国家的独立: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,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:

④美国南北战争:维护了国家统一,废除了奴隶制,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,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。

3.俄国十月革命: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,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,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,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。

结论:综上所述,各个国家在革命后都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,革命能有力地推动社会发展。


【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
版权所有:常州市金坛区第五中学 地址:常州市金坛区华阳南路1号 电话:0519-82330716

技术支持: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