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分析报告(2024.5二模)
发布时间:2024/5/25 17:08:23 作者:邓伟英 浏览量:246次
历史教研组二模成绩分析报告及规划
一、二模成绩分析:
这次二模从区均分来看,我校排11.和这届的其中9期末8比,略有下降,与一模成绩排名相比,持平。
持平的原因:这次考试,从平均分说,普通班的3班、12班和11班的历史均分在12个普通班中排到了前三;
下降的原因:1、二模的难度要比预期高,我们的孩子的思维达不到二模试卷的要求。
2、我们历史组的2+1+1创新教学,短时间内未能取得成效。
二、本次考试暴露出一些问题:
1、部分学生(每班均有1名低于10分、5-6名低于20分、10左右低于30分)
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较差,态度较差,基础知识薄弱。试卷往往大片空白,或者瞎写。
2、部分学生对一些历史概念、专业术语混淆不清,缺乏理解。
3、审题能力较差,知识迁移能力和解题能力不强,导致材料题有些题失分过多。
4、对情境材料理解不准确,运用不完整,缺乏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。
二、后一阶段教学工作规划
针对5月统练暴露的问题,后阶段的复习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:
教学计划:13周:强化中古史;完成模3讲评;
14周:强化中近史、中现代史;完成溧阳卷考、讲;
15周:强化世界史 ;完成武进卷讲评;
16周:三模;完成三模讲评
收集中考信息,有目的地选择题型
17周:放假,查漏补缺,针对性训练新课标题型
改进措施:
1、分层教学,因材施教(普通班:上课讲练结合;讲基础讲思路。练选择题。梳理基础知识。普通版个别优秀的同学课后可以分层作业)
普通班前5名:
教师层面:落实到每个班具体学生,提优补差(如九班易启洁,总分595分,校名97.历史34分。能上升的空间有10分)
学生层面:明确自己本学科的小目标,做好规划,每分必争。
普通班的6-15名:
教师层面:这部分学生上升空间很大。定目标,强化基础。做好监督。(如九班16名的储嘉欣,总分517分。校名312.历史35分)
学生层面:明确自己本学科的小目标。
普通班的16-30名:
教师层面:这部分学生上升空间更大。监督、鼓励不放弃。
学生层面:明确自己本学科的小目标
部分学生(每班均有1名低于10分、5-6名低于20分、10左右低于30分)
教师层面:规范学习行为。上课多走动,多提醒;
2、知识循环式教学,尽量避免前学后忘,读、练、讲结合;
实战3周,强化基础知识,梳理单元知识,
讲基础,讲思路,讲方法,强化知识,固化思路。
进行专题讲练,26个专题梳理。搭建历史知识框架,构建知识网络。
真题卷往年卷选择部分好题实战操练。
3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,调动学习积极性
强调水桶短板效应,最大化提分;明确历史学科的重要性,简单会导致分数紧,差距大;
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历史的状态,增强学习历史的激情和动力。
4、考前提醒学生避免可能会范的错误
政史合卷,答题卡填错
时间分配不合理(!!!!!!!!!!!!!!!!!!!!!!)

